羲之堂 Xi Zhi Tang Gallery

說法—2024 當代名家書法藝術十人展,引領書藝新思潮

書法藝術,不僅僅是文字書寫方式,也是一種視覺表現形式。使書法不再只是傳達訊息的工具,而是一種獨特的美學表達和深層的文化體現。由華梵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策展的「說法」展覽,透過十位優秀書藝創作者的作品,探索書法在多元時代中的價值與意義,並於羲之堂及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同步亮相。策展人黃智陽指出,羲之堂長年致力於書畫藝術的研究和國際交流,成為台灣極少數仍積極推動書畫藝術進入國際舞台的畫廊,也在當代書法的詮釋上發揮了關鍵影響。

黃智陽長期關注書法的當代處境問題,他認為:「當代書法需要一個當代說法,個時代的回應。書法是攏聚最多經典語彙的代表,也是個人生命自覺的言說,基於這不可取代的特質,書法藝術才能在標新立異的多元場域中,表現出必要的存在以及獨特的價值。」

為了使說法具有差異的一致性,本次展覽精選十位書法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參展作者包括鄭善禧、董陽孜、李義弘、小魚、杜忠誥、李蕭錕、馮明秋、林章湖、程代勒與卜茲,年齡介於65 至93歲之間。這些藝術家展現了各自的創意與技法,同時體現了壯世代書藝家對當代文化的獨特詮釋。黃智陽表示,作品當中可以窺見鄭善禧質樸鈍拙的筆意,彰顯了金石同壽的期望;董陽孜表現了最擅於解構文字且自由重組的抽象美感;杜忠誥的文字學涵量縱橫在鬆活的線質之中;李蕭錕的色彩與戀古,矛盾而迷人;小魚的大字隸書,率性古樸,解衣磅礡;李義弘的作品則將碑派與草情融會貫通;馮明秋的水墨趣味,道盡了生命的幽微;林章湖的虛實相襯,如寫似畫,如痴如醉;程代勒的文字暗諷,挑動了判逆的鐵鏽味;卜茲的狂肆排闥,必將再一次騷動人心⋯⋯。

「說法」展中的藝術家,大多書法與水墨表現兼擅,且善於透過作品傳遞內心情感,將視覺美感與哲理思考相結合。他們的藝術觀念深受禪道思想影響,儘管身處現代生活中,仍對西方文化的過度滲透保持一定的距離。毛筆藝術的傳承既複雜又矛盾,當代書法藝術的追求者因此不斷反思與掙扎,最終使書法的審美成為對生命與文化的深刻反省,並成為二十一世紀文化自省的重要力量。藝術家的選擇,展現的不僅是形式技法與創意,更是文化積澱和社會影響力的凝結。
此外,本次展覽的特殊意義在於展現台灣當前開放的社會現狀,以及對漢字文化的深度理解。台灣在書法藝術的實踐與探討上,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透過台灣的觀點與省思,我們可以預見書法未來的開放性與獨特性。本次展出選擇了這一批壯世代的書法創作,充分展現了台灣戰後的文化養成與藝術品味,這些長期累積的寶貴成果,成為傳統融入現代、藝術承載文化的最佳說法。

展覽資訊 :
展名 :「說法 — 2024當代名家書法藝術十人展」
策展人:黃智陽
參展藝術家:
鄭善禧、李義弘、董陽孜、小魚、杜忠誥、
李蕭錕、馮明秋、林章湖、程代勒、卜茲

(一) 羲之堂
展覽日期:2024.10.16 (三)至 2024.11.30 (六)
開幕茶會:2024.10.19 (六) 15:00 ,下午2:00 策展人導覽

■ 展期一: 2024.10.16(三)—11.9 (六)
■ 展期二:2024.11.11(一)—11.30 (六)
地點:羲之堂|台北市信義區逸仙路42巷10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 10:00-18:00 週日公休

(二 )Art Taipei 台北藝術博覽會 展位G14
展期 : 2024年 10月 25日至2024年10 月 28日
地點 : 世貿中心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五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