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國松
1932 | 四月二十六日生於安徽蚌埠,原籍山東青州。 | |
---|---|---|
1933 | 父親於抗日戰爭中陣亡。與母親流亡於湖北、陝西、四川、湖南、江南等 地,歷經艱難,妹妹於逃亡中夭折。 | |
1946 | 定居湖北武昌。 | |
1948 | 考入南京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 | |
1949 | 隻身隨遺族學校來台,分發至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附屬 中學高一就讀。 | |
1950 | 發表新詩及短篇小說於《自由中國》與《中學生》等雜誌上。 | |
1951 | 以同等學歷考進師範大學美術系。 | |
1956 | 在廖繼春老師的鼓勵下成立「五月畫會」。 | |
1957 | 代表台灣參加日本東京「亞洲青年美展」。首屆「五月畫展」於台北,掀起了台灣現代藝術運動。 | |
1958 | 開始大量撰寫藝術理論文章,鼓吹現代藝術。 | |
1959 | 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法國「巴黎青年雙年展」。思想由全盤西 化轉為中西合璧,開始採用石膏在畫布上打底,在油畫中加入水墨趣味。 | |
1960 | 應聘擔任中原大學建築系講師。 | |
1961 | 與黎模華女士結婚。 受建築學界材料理論影響,放棄油彩與畫布,重回紙墨世界,倡導「中國 畫現代化」運動,並開發各種拓墨技法,以「拓墨」與「貼」(Collage) 為主。撰文反駁徐復觀〈現代藝術的歸趨〉一文,引發「現代繪畫論戰」。 | |
1963 | 發明粗筋棉紙-劉國松紙,並藉此創造出自我獨特畫風。作品《雲深不知 處》,為香港藝術館收藏,是作品首次為美術館收藏。 | |
1965 | 首次個展於台北台灣藝術館。 論文集《中國現代畫的路》,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 | |
1966 | 第二本論文集《臨摹.寫生.創作》,由台北文星書店出版。經李鑄晉推 薦,獲美國洛克斐勒三世基會兩年環球旅行獎。 應美國加州拉古拉美術館之邀,舉行在美之首次個展。 赴愛荷華大學學習銅版畫三個月,隨後在美各地旅遊參觀四個月,在紐約 旅居九個月。 | |
1967 | 應諾德勒斯畫廊之邀,舉行首次紐約個展,獲紐約時報名藝術評論家肯乃 德好評,並與該畫廊簽約,成為代表畫家。 應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館邀請舉行個展。 | |
1968 | 當選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發展成立台灣「中國水墨畫學會」,繼續鼓吹中國畫之現代化。 | |
1969 | 受美國「阿波羅八號」太空船由月球背面拍回地球照片之影響,開始「太 空畫系列」之創作,首幅《地球何許?》獲美國「主流69」國際美展繪 畫首獎。 | |
1970 | 應美國威斯康辛史道特州立大學藝術系之邀,擔任客座教授一學期。 應邀為日本大阪世界博覽會繪製巨作《午夜的太陽》。 | |
1999 | 自台南藝術學院退休。 應台北市中山國家藝廊之邀舉辦「宇宙即我心」個展。 | |
1971 | 應聘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任教,遷居香港。首創「現代水墨畫」課程。 | |
1972 | 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主任。 | |
1973 | 創辦「現代水墨畫文憑課程」於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推廣現代水墨創作。 著名英國藝術史家蘇利文《東方藝術之會合》在英國出版,給予重要評價。 開始全力探索水拓畫技法。 | |
1974 | 發表〈談繪畫的技巧〉一文,提出「革中鋒的命、格筆的命」之理論,引 發大規模的討論。 | |
1975 | 法國出版的「抽象藝術」一書,收錄其作品《地球何許?》應美國愛荷華 大學藝術學院之邀,擔任客座教授一年。 | |
1976 | 於香港中文大學籌辦及主持第四屆亞洲國際美術教育會議,並當選國際藝 術教育協會亞洲區會長。辭系主任一職,專心教學與創作。 蘇利文著《中國美術簡史》,由柏克萊加州大學出版,將其列入創作一派。 | |
1977 | 當選英國國際聯八位畫家的亞洲區代表,前往加拿大參加「國聯版畫代表 作」之創作。 | |
1978 | 應聘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籌辦委員。 紐約大學教授希諾考瓦著《中國與日本文化簡史》將其列為台灣現代藝術 之代表,並在書中引用其理論文章。 | |
1979 | 獲國際靜坐協會完美獎。 | |
1980 | 應愛荷華州-伊利諾州藝術評議會之邀,任訪問藝術家一年。並於各大學 美術學院、教育電台及美術館巡迴演講及教授繪畫。 | |
1981 | 應邀赴北京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院之成立大會並參展。名列美國出版《世 界名人錄》。 | |
1982 | 英國出版希諾考瓦《中國與日本文化簡史》是其為台灣代表畫家。 | |
1983 | 個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並應中央美術學院之邀公開演講,隨後三年巡迴展於全國十八個重要城市,北到哈爾濱,西到蘭州、烏魯木齊。 | |
1984 |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劉國松畫輯》。 參加北京「第六屆全國美展」,與李可染同時獲得「特別獎」。 | |
1985 | 首次應法國「五月沙龍」之邀,作品《沉入山的呼吸裡》於巴黎大皇宮展 出。 應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學院之聘前往該校講學兩週,教授現代水墨畫。 | |
1986 | 赴絲綢之路考察。 水拓畫達於成熟境地,開始漬墨畫的探索與試驗。 | |
1987 | 八月前往西藏旅遊,成為創作西藏山水系列之靈感泉源,畫風為之ㄧ變。 | |
1988 | 應邀參展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國際水墨畫展」和「水墨畫研討會」,發表 論文〈當前國畫的觀念問題〉。 | |
1989 | 應邀擔任北京「全國現代書畫大賽」評審委員。應美國運通銀行之請,會 五層樓高之大畫《源》(1952x366公分)。 | |
1990 | 大型回顧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並出版畫展目錄。 | |
1991 | 獲李仲生現代繪畫文教基金會「現代繪畫成就獎」。 | |
1992 | 應邀出席台北市立美術館「東方美學與現代美術」學術研討會,發表〈先 求異,再求好〉教學理論。 六十回顧展於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十月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返台中定居,並任東海大學客座教授 | |
1995 | 赴法國參加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台灣當代水墨畫展」。 | |
1996 | 應邀擔任台南藝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所長。 台北歷史博物館邀請舉辦「劉國松研究展」。 | |
1997 | 應邀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之「中國藝術大展」即研討會。 | |
1998 | 應邀赴紐約參加古根漢美術館舉辦之「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應德國 文化中心之邀赴歐洲參觀考察,並參加「展望2000-中國現代藝術展」。 | |
2000 | 應邀赴成都現代藝術館參加「世紀之門」藝術展覽。 應邀赴西藏大學講學,並前往珠穆郎瑪峰,出藏後左耳突然失聰。 赴紐約舉辦個展。 | |
2001 | 應邀赴紐約參加「無線中華」藝術大展,並訪問華盛頓、舊金山等地。 應成都現代藝術館的邀請,舉辦「西疆擴遠:劉國松畫展」。 | |
2002 | 宇宙心印:劉國松七十回顧展」於新竹智邦藝術中心、北京中國歷史博 物館、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及台北華城盛大巡迴展出。 作品「石頭上的玄學」被收入美國Wadsworth Group出版的《東方文化史》 大學教科書中。 | |
2003 | 「造化心源」於台中文化中心展出。 「劉國松七十回顧展」於香港漢雅軒展出。 | |
2007 | 「宇宙心印-劉國松繪畫一甲子」,北京:北京故宮博物院武英殿,2007年4月27日至5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