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抱石
1904 | 甲辰 光緒三十年。10月5日,農曆八月二十六日,出於江西省南昌市。祖籍江西省新喻縣(今新余市),北崗鄉樟塘村。原名長生。譜名中洲字慶遠,學名瑞麟。 | |
---|---|---|
1909 | 己酉 6歲。家貧無力入學,從一街坊巡警陶某識字。 | |
1910 | 庚戌 7歲。進南昌「新喻會館」私塾「附讀」,也就是免費旁聽。 | |
1911 | 辛亥 8歲。仍讀私塾,並開始摸索自己刻印。 | |
1912 | 壬子 9歲。得《康熙字典》一部,學刻印更勤。已能刻白文篆書。 | |
1913 | 癸丑 10歲。讀小學半年。 | |
1914 | 甲寅 11歲。輟學,做小生意,幫助家庭維持生計。 | |
1915 | 乙卯 12歲。去瓷器店當學徒,仍堅持自學篆刻,開始習畫。 | |
1916 | 丙辰 13歲。患肺病,體弱不支,離開瓷器店。讀書自學,習畫刻印。 | |
1917 | 丁巳 14歲。 入南昌江西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插班進初小四年級。改學名傅瑞麟。 | |
1918 | 戊午 15歲。升入高小一年級。所刻印章已斐然可觀。 | |
1919 | 己未 16歲。仍讀省立第一師範附小。鑽研《種榆仙館印譜》、《二金蝶堂印存譜》等譜。 | |
1920 | 庚申 17歲。 升入高小三年級。所臨國畫及仿刻趙之謙、陳鴻壽印章,頗能亂真。 | |
1921 | 辛酉 18歲。高小畢業,成績第一。直升第一師範預科。秋,父得貴公病逝。書畫篆刻技藝大進。因生活困難,開始課餘賣畫鬻印。從此開始自號「抱石齋主人傅抱石」。 | |
1922 | 壬午 19歲。升入省第一師範本科,進英文班一年級。 | |
1923 | 癸亥 20歲。在省第一師範讀書。轉入藝術科一年級。開始美術創作活動和美術史論研究工作。篆刻作品已積拓五冊。 | |
1924 | 甲子 21歲。讀省第一師範藝術科二年級。參與組織『南昌青南學會』,積極參加各種進步活動。 | |
1925 | 乙丑 22歲。在省第一師範藝術科三年級讀書。第一部著作《國畫源流述概》完成。作《策杖攜琴》、《竹下騎驢》、《秋林水閣》、《松崖對飲》山水畫之條屏。是為迄今發現之現存先生最早作品。 | |
1926 | 丙寅 23歲。7 月,於江西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按照規定,以考試成績第一受聘留校,在附屬小學任教。9 月,著《摹印學》成。 | |
1927 | 丁卯 24歲。2 月,赴樟樹等地作革命宣傳活動。8 月,自拓自編《篆刻作品集》四冊,收入自1924年起所積累之篆刻作品數百方。 | |
1928 | 戊辰 25歲。3 月,仍任教南昌模範小學(即省立一師附小)。7 月,在江西省立一師兼課,省立第醫師範改為改為江西省立第一中學。國立中央大學在南京正式建立。徐悲鴻先生主持藝術教育科並兼西畫組主任。 | |
1929 | 己巳 26歲。《中國繪畫變遷史綱》寫成。辭去南昌模範小學教職。9 月,任江西省立第一中學初中部教師,並先後兼任南昌私立鴻聲、洪都、心遠、女師等校圖畫教師。 | |
1930 | 庚午 27歲。3 月,與羅時慧女士結婚。時慧女士1911年6月13日生於奉天(今遼寧省會瀋陽市),時年二十歲,南昌人。原為江西省立一中學生,後畢業於湖北武昌美專。約7月,升任省立一中高中部藝術科主課教師,教國畫、手工和音樂課。 | |
1931 | 辛未 28歲。7 月,徐悲鴻先生到南昌,抱石攜作品前往拜訪求教,甚得悲鴻先生賞識。後決意設法資送抱石出國深造。9 月,所著《中國繪畫變遷史綱》於上海南京書店出版。購得黃牧父自拓印蛻四千餘方,剪貼整理編為十冊。 | |
1932 | 壬申 29歲。2 月,到南京,作山水《水木清華之居》。此圖今藏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資料圖書館。9 月,以研究工藝圖案,改以江西陶瓷名義公費赴日本留學。10月,作《淵明沽酒圖》,後郭沫若為題詩。約12月,在日本,著〈日本工藝美術之幾點報告〉。 | |
1933 | 癸酉 30歲。約2月,在日本,結識郭沫若先生。5 月,作《春聲》(柳燕圖)郭莫若為題詩。6 月,因經濟拮据,自日本返國。7 月,回到南昌,《傅抱石所造印稿》輯成。取得江西省教育廳追加留學補助金。8 月,再次由上海乘輪到日本。10月,譯日人梅澤和軒著《南宗畫祖王摩詰》。作《仿黃鶴山樵秋壑鳴泉圖》、《二老對奕山水圖》、《家在匡廬五老峰》諸圖。 | |
1934 | 甲戌 31歲。2 月,在日本東京,作《梧桐鳥鳴圖》、《籬雞圖》、《籠雞圖》、《蓮池圖》等畫。今藏日本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美術資料圖書館。5 月,入東京帝國美術學校研究科、著名學者金原省吾教授改研畫論和東方美術史、兼習彫塑繪畫並研究工藝美國術。6 月,譯金原省吾著《唐代之繪畫》、《宋代之繪畫》,合為一冊《唐宋之繪畫》。學校暑假,返國籌備個展。9 月,返回東京。12月,作《雨過》、《雙鵝圖》等圖。 | |
1935 | 乙亥 32歲。2 月,譯作《唐宋之繪畫》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3 月,於日本《美之國》雜誌發表〈苦瓜和尚年表〉(日文)。5 月,於《文化建設》雜誌發表論文〈中華民族美術之展望與建設〉。於《日本評論》雜誌發表〈日本工藝美術之幾點報告〉。5月10日至14日,在日本東京銀座松?屋舉辦『傅抱石書畫篆刻個展』,展期五天,展出繪畫(包括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篆書、行書、楷書)、篆刻、印譜等,計175件。7 月,母親病逝,急乘船返國。8 月,《中國繪畫理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9 月,任教南京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學院,為藝術科兼任講師。於 《文化建設》雜誌發表譯文〈中國國民性與藝術思潮〉。10月,於《東方雜誌》發表〈論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問題〉。12月,於日本《南畫鑑賞》雜誌發表〈古畫的真偽與鑑識〉。 | |
1936 | 丙子 33歲。2 月,回江西南昌。編著《基本圖案學》,於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3 月,作《青松圖》、《山居對飲圖》等,今藏於江西省新余市博物館。4 月,於《文藝月刊》發表譯文〈日本法隆寺〉。5 月,〈讀顧愷之至荊浩之山水畫史〉日文稿發表於日本《美之國》雜誌。7 月,〈石濤年譜稿〉發表於《文藝月刊》。〈論秦漢諸美術與西方之關係〉發表於《文化建設》雜誌。7月24日至28日,於南昌益群社舉辦書畫個展,展出作品112件。論文〈論漢諸美術與西方之關係〉及《石濤年譜稿》發表。 8 月,譯作《郎世寧傳考略》連載於《國聞周報》。11月,〈石濤叢考〉發表於《文藝月刊》。編譯《基本工藝圖案法》。12月,於中央大學《教育叢刊》發表〈印章源流〉。 | |
1937 | 丁丑 34歲。2 月,〈漢魏六朝之墓磚〉譯文發表於《文藝月刊》。3 月,編著《中國美術年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4 月,『中華藝術會成立』,當選為理事。6 月,〈石濤再考〉發表於《文藝月刊》。譯文〈中國文人畫概論〉發表於《文化建設》。7 月,《大滌子題畫詩跋校補》、《中國文人畫概論》、〈民國以來國畫之史的考察〉發表。8 月,中央大學決定西遷四川,教職員疏散。 10月,完成《石濤畫論之研究》、《石濤年卒考》、《六朝朝代之繪畫》等論文。11月,經安徽宣城回南昌。 |
|
1938 | 戊寅 35歲。2 月,全家返回新喻縣樟塘村故里。4 月,奔赴武漢,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工作,任職秘書室,郭沫若為廳長。經常往返於株州、衡山、衡陽、東安、桂林等地,做抗日宣傳的工作,並協助廳長郭沫若處理行政事務,起草講稿、公函和重要文告。12 月,三廳南遷。全家由湖南東安到桂林。 | |
1939 | 己卯 36歲。 3 月,《基本工藝圖案法》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4 月,輾轉流徙,到達大後方四川重慶,寓居重慶西郊歌樂山金剛坡下。仍在政治部三廳工作。 5 月,《中國明末民族藝人傳》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6 月,完成《中國美術史‧古代篇》上古至六朝部分。 8 月,重回中央大學藝術科兼課。 | |
1940 | 庚辰 37歲。3 月,作《畫雲台山記圖卷》或稱《雲台山圖》。《刻印源流》發表於重慶《時事新報》。4 月,〈晉顧愷之畫雲臺山記之研究〉發表於重慶《時事新報》。〈從中國美術的精神上來看抗戰必勝〉發表於重慶版《時事新報》。5 月,『中華全國美術會』,當選為理事。9 月,《木刻的技法》一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著《中國篆刻史述略》。政治部三廳改組,隨郭沫若先生一同退出三廳。正式回中央大學藝術科任教。10月,〈關於印人黃枚父〉發表於《時事新報》。 | |
1941 | 辛已 38歲。1 月,〈讀周櫟園《印人傳》〉發表於重慶版《時事新報》。3 月,〈評《明清畫家印鑑》〉發表於重慶版《時事新報》。4 月,作《訪石圖》;再畫《畫雲台山記圖卷》。圖藏南京博物院。10月,作《觀雲圖》,《仿梅瞿山筆意山水》等圖。11月,作《壽鼎圖》即《九老圖》贈郭沫若先生。經教育部審定為正教授。 | |
1942 | 壬午 39歲。1 月,〈評《明清畫家印鑑》〉在重慶《時事新報》發表。為陳之佛畫《寒梅小鳥》題詩。2 月,〈讀雪翁花鳥畫〉發表於重慶《時事新報》。3 月,《大滌草堂圖》徐悲鴻題字。《張鶴野詩意圖》、《四百峰中箬笠翁》等圖。6 月,作《五柳先生》,郭沫若先生題詩。作《石濤上人像》、《屈原》、《醉僧圖》等圖。 7 月,作《洗手圖》、《觀海圖》、《對牛彈琴圖》、《洗馬圖》等畫。任國立美專校校長陳之佛先生秘書兼美專中國畫及美術史論教授。8 月,郭沫若先生為傅抱石作《陶淵明像》、《屈原》、《龔半千與費密遊》等圖題詩。9 月,〈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發表於重慶版《時事新報》。10月10日至12日,在重慶舉辦『傅抱石教授國畫展覽會』(即『壬午重慶個展』),展出作品一百件。10月,教育部第三次全國美術籌備委員會成立,任籌備委員暨審查委員。10月 〈壬午重慶畫展自序〉一文連載刊於重慶 《時事新報》。 | |
1943 | 癸末 40歲。 1 月,〈中國山水畫論〉發表於《文史雜誌》。 3 月,作《杜甫詩意》、《仿石濤山水》、《竹林七賢》等圖。 5 月,作《泉亭對飲圖》、《夏山圖》、《柳蔭納涼圖》、《碎僧圖》等圖。 7 月,作《屈原》、《蕭然放艇學漁人》、《石公種松圖》、《惲南田訪程穆倩圖》等圖。 8 月,作《觀海圖》、《滿身蒼翠驚高風》、《赤避舟遊》、《石濤上人詩意圖》等畫。 9 月,作《文天祥像》、《攜琴探幽》、《群老觀瀑》等圖。再畫《洗手圖》、《洗馬圖》、《人人送酒不須沽》。10月,作《巴山夜雨》、《袁安臥雪》、《石濤詩意》等圖。約10月,在成都舉辦個展。在成都舉辦個展。12月,作《蘇武牧羊圖》、《湘夫人》。 | |
1944 | 甲申 41歲。 1 月,再作《蘇武牧羊》及《東坡赤避》、《將上漁隱》、《策杖行吟》、《幽對鳴泉》等圖。 3月3日至5日,『傅抱石畫展』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行。 3 月,《中國繪畫在大時代》在重慶版《時事新報》發表。 4 月,在雲南昆明舉辦「郭沫若書法、傅抱石國畫聯展」。 約6月,『郭沫若書法傅抱石國畫聯展』在昆明舉行。7 月,作《琵琶行》、《洗桐圖》、《萬竿煙雨》、《擘阮圖》、《長干行》等圖。8 月,作《天女散花圖》、《白衣觀音像》。10月,完成《麗人行》大幅精品,徐悲鴻先生、張大千先生為此圖題?。11月,郭沫若為《薰風曲圖》、《二湘圖》題詩。 |
|
1945 | 乙酉 42歲。 2 月,作《大滌草堂圖》、《晉賢圖》、《無量壽佛》、《虎溪三笑》、《擘阮圖》、《日日?欄洗耳聽 》等諸圖。民主運動掀高潮,重慶各界向國民黨當局進言。在中國文學藝術界對時局宣言上簽名。 3 月,作《清閣著書圖》、《野老長江圖》等。 6 月,作《瀟瀟暮雨》、《暴風雨圖》。 7 月,在成都舉辦個展。 10月,作冊頁《九張機》圖十二幅。 11月,在重慶江蘇同鄉會舉辦『傅抱石畫展』。 | |
1946 | 丙戌 43歲。1 月,作《風雨歸舟》、《水閣圍棋》、《擘阮圖》、《人物山水圖冊》等畫。2 月,作《竹林七賢》、《萬谷泉聲》、《九老圖》。4 月,作《山鬼》大幅及《隆中對》等圖。8 月,作《歸去來圖》、《醉僧圖》、《前赤避賦圖》、《今古輸贏一笑間》等圖。10月,復員。全家返回南京。仍執教於中央大學藝術系。12月,在南京舉辦『徐悲鴻、傅抱石、陳之佛、呂斯百、秦宣夫聯合畫展畫展』。 | |
1947 | 丁亥 44歲。3 月,作品參加全國首屆美術節美術展覽。4 月,〈明清之際的中國畫〉發表於《京滬周刊》。8 月,在南京文化會堂作〈中國繪畫之精神〉講演。講演全文發表於《京滬周刊》。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上海「中國藝苑」舉辦『傅抱石畫展』展出作品180餘件。 | |
1948 | 戊子 45歲。1 月,《石濤上人年譜》由京滬出版社出版。2 月,作《唐人詩意圖冊》十六幅及《暴雨泛舟》、《水閣圍棋》等圖。12月,率全家返抵老家南昌。 | |
1949 | 己丑 46歲。2 月,在南昌,於青年會館舉辦『傅抱石畫展』,展出作品百餘件。3 月,作《山雨圖》、《仿石濤山水》、《漁歸圖》。8 月,中央大學改為南京大學。9 月,〈中國古代繪畫概論〉一文發表於原蘇聯《國際文學》雜誌。10月,由南昌返回南京,仍任南京大學藝術系教授。 | |
1950 | 庚寅 47歲。1 月,南京大學進行「精簡課程」的學習和工作,所授國畫概論、書法、篆刻課被取消,中國美術史停授,中國畫改稱水墨畫。2 月,以硃砂重彩作《海陸空戰七圖》參加南京市第一屆美術展覽會。作毛澤東主席《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從此開始了比毛澤東詩詞為題材之創作。9 月,在南大校內作〈民族形式的研究〉專題報告。 | |
1951 | 辛卯 48歲。1 月,作品參加『南京市第三屆美術展覽會』。5 月,在校再次作專題報告:〈偉大的中國藝術傳統〉。6 月,當選南京市文聯常委。7 月,著〈初論中國繪畫問題〉長文。9 月,作《搶渡大渡河》。 | |
1952 | 壬辰 49歲。1 月,在南京市文聯,五次主持『新國畫研究座談會』。7 月,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南京大學藝術系併入南京師範學院,任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教授。11月,作《九老圖》又稱《壽鼎圖》,贈郭沫若。 | |
1953 | 癸已 50歲。7 月,〈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國壁畫的藝術成就及其在中國近代繪畫史上的重要性〉在《光明日報》發表。9 月,『全國第一屆國畫展』在北京開幕,《搶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展出。10月,完成〈中國繪畫的成就〉一文。12月,作《歌東山圖》、《金剛坡下全家院子》、《金剛坡下之霧》等圖。 | |
1954 | 甲午 51歲。2 月,為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作大幅《東方紅》、《春雨江南》及《湘夫人》三圖。5 月,華東美術家協會在上海成立,當選為理事。9 月,江蘇省文代會召開,當選為文聯委員。10月,作《屈原九歌圖》十幅,今藏北京中國美術館。作《四季山水──春夏秋冬》四幅,今藏江蘇省國畫院。12月,《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出版。 | |
1955 | 乙未 52歲。3 月,『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在北京開幕,《九歌圖──湘君》《九歌圖──山鬼》入選展出。4 月,當選江蘇省人民政協第一屆委員會政協委員。5 月,《寫山要法》一書出版。11月,作《郭沫若陽朔詩意圖》。 | |
1956 | 丙申 53歲。1 月,增補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特別邀請委員。參加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3 月,編選《雪舟》畫冊成,作〈代序〉。5 月,作南京風景《雞鳴寺》、《中山陵》、《玄武湖》、《雨花台》四條屏。8 月,在北京『世界文化名人雪舟等揚逝世四百五十周年紀念會』上作〈雪舟及其藝術〉報告。後全文在《人民日報》發表。10月,美協南京分會籌委會成立。被推為籌委會主任委員。12月,作《暮韻》、《苦瓜煉丹台詩意》、《龔半千與費密遊詩意》、《蘭亭圖》等畫。 | |
1957 | 丁酉 54歲。1 月,『江蘇省1957年國畫展覽會』在南京開幕。《蘭亭圖》、《暮韻》等作品參加展出。2 月,江蘇省國畫院籌委會成立,任副主任,主任為呂鳳子。5 月,率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捷克斯洛伐克和羅馬尼亞兩國訪問。訪問近百日,作畫五十多幅,曾在布拉格及布加勒斯特舉辦作|品觀摩會。7 月,《寫山要法》一書出版。12月,《山水、人物技法》一書出版。 | |
1959 | 己亥 56歲。1 月,〈俗到家時自入神──郭老談畫片記〉發表。4 月,『中國畫展』在緬甸仰光開幕,抱石先生作品二幅參展。5 月,撰〈關於中國畫傳統問題的幾點成見〉。為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蘇廳作《雨花台》。 6 月,赴湖南寫生。完成《韶山》組畫二十餘幅,後出版畫集《韶山》。『中國畫展』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開幕,抱石先生作品二五幅參展。9 月,〈中國繪畫史的新頁──說二十年來國畫事業的發展〉在緬甸《新仰光報》發表。與關山月合作完成北京人民大會堂《江山如此多嬌》,毛澤東主席為該畫題款,書〈江山如此多嬌〉六字。10月,〈北京作畫記〉發表於《南京日報》;〈畫室有感〉發表於《北京文藝》。 | |
1960 | 庚子 57歲。1 月,江蘇省『在總路線光輝照耀下美術展覽會』於南京開幕。《春到鍾山》、《水鄉吟》、《新松恨不高千尺》等畫參展。3 月,江蘇省國畫院正式成立,任院長。《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的研究》出版。4 月,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成立、當選為主席。江蘇省書法印章研究成立,當選為副會長。6 月,《江蘇省國畫院畫集》出版,抱石為題簽,並作〈前言〉。『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毛主席故居》參展。7 月,完成《虎踞龍盤今勝昔》大畫三幅。8 月,美協全國第二屆代表大會召開,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9 月,率江蘇省國畫工作團旅行寫生。先後到鄭州、洛陽、三門峽、西安、延安、華山、成都、欒山、峨嵋、重慶、武漢、長沙、韶山、寧鄉、廣州等六省十幾個城市,行程二萬三千餘里,產生了一批佳作。寫生活動至十二月結束。12月14日返回南京。 | |
1961 | 辛丑 58歲。 2 月,〈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在《人民日報》發表。3 月,〈白石老人的篆刻藝術〉發表於《人民日報》。5 月,『山河新貌──江蘇國畫家寫生作品展覽』在北京開幕。展出作品150幅,抱石先生作《待細把江山圖畫》、《西陵峽》、《黃河清》、《紅岩村》、《山城雄姿》、《棗園春色》、《陝北風光》等作品展出。6 月,與關山月先生同赴我國東北地區旅行寫生,為時四個月,行程四千多里。創作了《煤都壯觀》、《林海雪原》、《天池林海》、《鏡泊飛泉》等許多名作。11月,〈東北寫生雜憶〉在《新華日報》發表。 | |
1958 | 戊戌 55歲。4 月,〈白石老人的藝術淵源初探〉一文發表。6 月,作品參加在波蘭舉辦的『中國國畫展』。7 月,《中國的繪畫》上卷出版。9 月,作品入選參加『社會主義國家造型藝術展』。11月,作《送瘟神》、《大柏地》、《長征》、《井崗山》、《?長沙》、《北戴河》等毛澤東主席詩意畫。作《擬九龍淵》、《擬朴淵》郭沫若詩意畫。12月,自選《傅抱石畫集》出版,郭沫若先生作序,題寫書名。『江蘇省國畫展覽會』在北京開幕,展出作品161件,抱石先生《蝶戀花》及《雨花台頌》展出。 | |
1962 | 壬寅 59歲。 2 月,〈鄭板橋試論〉於《人民日報》發表。5 月,『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周年江蘇省美術展覽』開幕。《天池飛瀑》、《布拉格風景》、《搶渡大渡河》、《雨花台頌》、《蝶戀花》參加展出。『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二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在北京開幕。抱石先生作《黃河清》、《待細把江山圖畫》展出。6 月,畫扇面《苦瓜詩意》、《清泉出山圖》、《秋江放艇》等。8 月,『南京市1962年美術展覽會』舉行,抱石作《天池飛瀑》展出。10月,受邀赴杭州休養作畫,為時約半年。創作了《虎跑深秋》、《新安江發電站》、《龍井初春》等畫。後出《浙江寫生畫集》。 | |
1963 | 癸卯 60歲。1 月,在杭州與何香凝、潘天壽合作作畫多幀。3 月,為中國駐緬甸大使館作《華山圖》。9 月,郭沫若先生寄贈對聯「服務人民老當益壯;師法造化錦上添花」賀抱石六十壽。10月,作《李太白像》、作《印人齊白石像》。到南昌,參觀訪問「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八大山人紀念館」及「南昌書畫之家」。11月,在江西,到寧崗、瑞金、井崗山等地寫生作畫。 | |
1964 | 甲辰 61歲。3 月,撰〈在更新的道路上前進〉文。5 月,遷居南經漢口路132號,今闢為「傅抱石紀念館」。10月,『全國美展華東地區作品展覽會』在上海開幕。大幅《虎踞龍盤今勝昔》參加展出。當選西泠印社副社長。12月,當選人大代表,參加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
1965 | 乙已 62歲。1 月,作《延安長春》,郭沫若先生為作品題〈延安長春〉八首。2 月,作《郭沫若〈遊九龍淵詩意〉》大幅。5 月,作《茅山雄姿》大幅。7 月,作《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水鄉吟》、《長征第一山》、《蜀江圖》等畫。9 月,受邀赴滬,為上海國際機場大廳作畫。9月29日,腦溢血,病逝南京漢口西路寓中。享年六十二歲。 |